10月23日(周四)下午15:00-18:00,学报编辑部主任张震英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学友楼306教室做了题为“怎样写、怎样投、怎样改、怎样用——学术期刊的用稿倾向与论文作者的投稿策略”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预科教育学院学术院长王志文主持,预科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覃锐钧、副院长刘红军、百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黄景斌及来自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百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的部分教师及广西民族大学部分研究生近二十人听取了讲座。
张震英教授首先介绍了南宁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基本情况及广西期刊的类型、层次与特色,分析了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及目前学术论文发表的现状与形势。随后从怎样写、怎样改、怎样投、怎样用几个方面从作者与编辑各自角度分析了论文在撰写、修改、投稿及采用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最后结合《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的征稿启事、重点选题、规范要求、编校流程,通过大量生动案例,介绍了作者投稿的五个基本原则与编辑用稿的十项倾向。
在交流环节,张震英就“如何看待硕士在读研究生与指导教师联合署名”“收费刊物如何平衡办刊质量与经济效益”“治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研究领域的跨越以应对现实发展需求”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张教授认为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需经历成长到成熟的漫长过程,导师与研究生联合署名可以督促导师切实参与论文的选题、写作、修改、提升、发表等环节,担负起确保论文基本质量的责任,总体而言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人文社会科学普通刊物收费总体而言弊大于利,非不得已不宜为之,普刊本身就存在稿源狭窄、品质偏低的问题,若再加上收费,则会雪上加霜,使得获取优质稿件的机率进一步减少,最终必然会造成办刊质量与办刊层次的下降。在治学领域拓展问题上,张教授认为需要立足根本,做好学术积累与训练,掌握治学方法与节奏,能够触类旁通,在此基础上,结合热点与潮流,顺势扩展,达到1+1大于2的叠加效应,使得研究更具广度,与现实问题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学术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学术价值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