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消息
 

2025年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家学者走基层宣讲活动在我校举行

 
2025-09-02 学报编辑部 作者: 赵明
 

9月2日下午,由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古代文学学会承办的“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家学者走基层宣讲活动”在我校明秀校区举行,本次宣讲活动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基层宣讲活动”。自治区社科联常委、学报编辑部主任张震英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视域下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再审视”的报告,报告由我校国教教育学院院长、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杨绪明教授主持,来自国际教育学院的一百余名师生聆听讲座,自治区社科联学会部杨海艳现场指导,国际教育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庞敏嘉对宣讲进行了点评。

张震英从“一带一路”的历史与今天、北部湾地区多民族历史文化漫谈、北部湾勇武精神的历史彰显、历代北部湾文化的文艺影视书写、北部湾旅游文化、北部湾特色文化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北部湾文化的历史、内涵、特色和价值。宣讲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传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继往开来和推陈出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经典范例。宣讲者在总结北部湾多民族文化精神时认为,北部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多样、风情各异、风景优美、物产富饶;北部湾地区背山面海,因此北部湾文化精神既体现群山的坚韧雄壮,又体现海洋的容纳博大;结合起来就是不固执、不封闭、不排外,兼容并蓄,奋发图强,和谐共生,开放、包容、前瞻、进取、果敢、坚韧、和谐、共赢等构成了北部湾文化的基本特性。广西北部湾文化在历史、地理、民俗、民族、文学、艺术、旅游、贸易、交流等各个领域均展现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核。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把握面向东盟、向海图强的历史机遇,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广西北部湾多民族历史文化,将有助于了解广西区域历史,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实干精神和创业热情,充分领会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问答环节,张震英就在座同学提出的“如何更好地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北部湾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为当时所用”问题时指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遏制自然和人为因素损坏、引进高科技新技术防护加固和加快数字化全息转化等多方面入手,要把握好挖掘整理与开发利用的平衡,千方百计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回答“广西优越的自然风光与丰厚的人文遗产如何辅助当代年轻人成熟成长”问题时指出,年轻学子首先要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对自然风光进行感受与欣赏,通过融身自然陶冶性情,做到“江山满怀,和而生兴”,同时积极响应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投身于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之中,在行万里路的同时读万卷书,学会以史为镜,了解历史,展望未来,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并行不废,为今后更好地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做好思想和技能方面的储备。

此次宣讲活动历时仅三小时,广大师生表现出对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的强烈兴趣,并引发对“一带一路”倡议、向海经济、平路运河、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以及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广泛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宣讲活动不仅了解到广西悠久的历史与多彩的文化,也调动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情,更激发了关注时代发展潮流,努力投身经济与文化建设的理想与抱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基层宣讲活动是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家学者走基层宣讲活动项目之一,为自治区社科联2025年度社会组织学术活动立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广西社会科学智库及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内容在基层的宣讲,促进社会各阶层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心国计民生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为更好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社科动力。

本次活动宣讲人张震英教授为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自治区社科联常委、广西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南宁师范大学社科联副主席,为自治区社科联社会智库专家,常年从事古代文学、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研究。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地址: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邮编:530001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



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